【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】畜牧业突破痛点再向前
产能过剩是当前畜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。这既与消费尚在恢复有关,也与畜禽品种自身的价格周期性波动有关。生猪养殖要适度合理去产能、控制生产成本,奶牛养殖要稳收购、拓需求,肉牛养殖要稳产能、提效率。
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,今年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,全年肉蛋奶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,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不断夯实。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,11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1.8%,降幅扩大1.7个百分点;鸡蛋、食用油、牛羊肉、禽肉类和水产品价格降幅在1.1%至10.5%之间,降幅均有扩大。不难发现,产业面临提质增效的压力。
畜牧业关系国计民生,菜篮子里不能没有肉蛋奶。今年以来,畜产品供给充足,价格处于低位,消费者得到实惠。不过,养殖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,一些养殖场户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。2023年第48周,河北省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蛋集市交易价格分别同比下降42.4%、11.0%、11.0%、17.1%。青海黄南州前三季度当地牲畜出栏总量同比增长7.62%,但因价格持续低迷制约畜牧业发展。
以生猪产业来看,全国猪肉批发均价同比下降曾超过40%,猪粮比价连续多周低于盈亏平衡点。前三季度,头部上市猪企全面亏损,主要原因在于供应过剩、需求不足。为推动生猪价格回升,国家日前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。针对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的消费淡季与出栏增加“两碰头”,有关部门提示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。
产能过剩是当前畜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。这既与经济增速放缓、消费尚在恢复有关,也与畜禽品种自身的价格周期性波动有关。产能少了,有困扰,是物价上涨的压力,消费者不够吃的苦恼;产能多了,也有困扰,是行业利润下行的压力,养殖户不够稳的苦恼。两类困扰都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。保障畜牧业发展从而稳定产出肉蛋奶,不仅要关注其紧平衡时价格上涨拉动CPI的压力,还要关注其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时如何保护基础产能的压力。
要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畜牧业面临的困难,坚定信心、迎难而上,不断提高发展质量。纵观畜牧业发展历程,尽管遭遇过各类困难,但行业始终能向上,养殖场户得到进化。当然,产需绝对平衡只是理想状态,在一定范围内波动,完全可以接受。有较大波动时,自然要重视但也无需过于担忧。无论市场自身调节,还是政府调控措施,目的都是引导经营主体科学决策和推动产能回归合理区间。当前,生猪养殖要适度合理去产能、控制生产成本,奶牛养殖要稳收购、拓需求,肉牛养殖要稳产能、提效率。
眼下的困难突出表现在价格,但不能只看到价格问题。过去,主要强调产量,供给充足可以“一俊遮百丑”。如今,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,“俊”的内涵越来越丰富,畜牧业由此面临三方面挑战:一是生产端,生态约束趋紧,饲料资源短缺,成本居高不下,动物疫病风险犹存。二是产业链,龙头企业带动不够强,散户现代化转型困难较多,品牌作用发挥弱,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存在脱节情况。三是贸易端,随着各类自贸协定实施,进口畜禽产品冲击开始显现,进口量虽不是很大但在某些时点有信号放大效应。
长远看,政府部门要着力稳基础政策、稳基础产能、稳动物疫情形势,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,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准性和前瞻性,引导生产者“按需定产”,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。还以生猪为例,要稳定土地、环保、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,让养猪无后顾之忧。经营主体则要主攻关键制约,千方百计节本增效,在品种引进、圈舍建设、绿色发展、智慧养殖、品牌建设等方面谋求一技之长。跑赢均线才能掌握主动权,才能长久生存。
要强调的是,行业越是面对困难,越要重视中小经营主体。大型畜牧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,用更多现代化元素带动中小养殖户。例如,奶业龙头企业要稳定生鲜乳收购,加大融资、技术等帮扶力度,帮助中小奶农渡过难关。各地要抓大不放小,毕竟大从小而来,何况从数量上看,小依然是大多数。畜牧业,加油!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